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桂林高校不少学生陷入"校园贷" 被层层设套难脱身
2017-05-02 13:34:00
桂林日报

  新闻背景:4月11日,厦门华夏学院一名大二女生因陷“校园贷”,在泉州一宾馆自杀。据报道,该女生卷入的校园贷至少有5个,仅在“今借到”平台就累计借入57万多元,累计笔数257笔,当前欠款5万余元。其家人曾多次帮她还钱,期间收到过“催款裸照”。

  这已经不是第一个“牺牲”在“校园贷”乱象之中的大学生了,“校园贷”的风波可以说已在全国多地上演。那么我市大学生校园贷使用情况如何?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走访:校园贷有所遏制 但仍有人“陷入其中”

  4月,记者在我市高校走访中了解到,一些大学为遏制校园贷的不良侵袭,已全面铺开学生借贷情况的摸底调查和教育。也是在走访中,几位大学教师告诉记者,“我们学校一名学生通过‘校园贷’借了五六万元,几个月后无奈之下,让父母帮他还了十三万元。”“我们学校有个学生从网络借贷平台借了两万,所幸父母及时帮他还了,才没有惹出太多麻烦。”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校园贷让一些大学生“泥足深陷”。据了解,我市某大学一大三学生盛平(化名)因为想自己开工作室创业,以为凭借生活费和自己创业的收入就能够还得起贷款,于是在一个借贷软件上先后贷了五六万元,用以租门面、购置物品,一个多学期后,盛平的创业并没有起色,还不上贷款,贷款的利息总额却超过了本金。后来因为他多方筹措资金,经常不上课,才引起了老师们的注意,学校、家长这才知道贷款的事情。

  “去年‘校园贷’特别猖獗,那时候学生被雇佣发传单,校园到处都有小广告,无孔不入。”几位学生这样描述。记者从学生口中了解到一些大学生因为“校园贷”付出“代价”的事例。“有个学弟之前问我借钱,我只借一些生活费给他,后来无法联系到他,去问他的同学才知道他通过校园贷借了不少钱,现如今已经退学回家了。”一位大三的粟姓大学生说。在走访中,记者还了解到有一位女大学生也借过校园贷,但事情原委究竟如何,她如今仍闭口不提,好友看她从活泼开朗到心事重重,却不清楚她经历了什么。“我是看她购置了衣服和手机,她说是用校园贷买的。”该同学说。

  记者在QQ上搜索带有“贷”“分期”等关键词的本地QQ群,就会出现不少针对大学生贷款的交流群。

  记者加入其中一个叫“广西桂林网贷服务平台”的群后,弹出了各种借贷信息。“不看征信,不管黑白,只要你有身份证就可以贷款。有资金需求,大学生都可以拿到钱!缺钱的朋友加微信***详谈。”按照提示通过微信操作,随即出现“贷你嗨”“快贷”等“借贷产品”的页面:“最快三分钟到账,新用户0费用借款”的说明极具诱惑力,你只需要输入手机号码和验证码,借款额度从1000-10000元,系统承诺三分钟下款。

  据了解,伴随着学校教育以及新闻不断曝光之后,今年以来,大学生对校园贷的警惕性也都有所提升。

  “校园贷从今年开始受到了一定遏制。”在我市某大学担任学院团委书记的陶老师告诉记者,“校园贷”从前几年开始进入校园,通过校园学生推广团队、粘贴广告和银行合作等形式进入学校,学生对这一个新奇事物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从去年开始,陆续出现了各种关于校园贷的曝光报道,以及身边同学、朋友的经历和学校全覆盖的教育宣传之后,学生对这个也有了较为清楚的了解,参与校园贷的学生也在减少。

  调查:风险意识缺乏,不正规校园贷层层设套,让不少大学生难以脱身

  “用校园贷的大学生,有部分可能是因为虚荣,想要买衣服、化妆品和一些电子产品,还有部分是想做兼职或者创业赚钱,但是很容易落入不正规的校园贷设下的圈套中,越陷越深,拔不出来。”经常在社会兼职的大三学生小海告诉记者,他偶尔会在“校园贷”做免息等活动的时候进行贷款。在他和同学们的认知中,校园贷分为两种,一种是比较正规一点的平台,如公司遍布全国、全区的借贷平台,大学生在借钱时,需要提供身份证、学生证、学信网截图、家人电话等个人信息,不涉及其他信息。另一种就是通过QQ群、微信群等渠道进行操作的“不正规”的“校园贷”。小海说,这些“校园贷”的宣传语往往会提到利息特低、极速到账、安全、操作方便等等。这些宣传会让一些大学生“很动心”。

  一旦使用不正规的“校园贷”平台贷款,就会陷入不可自拔的陷阱。小海也耳闻目睹、亲身经历过一些“圈套”。小海说,一些“校园贷”就是社会上的高利贷组织演变而来的,他们通过牛皮癣广告,以及一些手机应用软件推广。“初步谈的时候,他们提供的额度很大,而且宣称利息很低、很安全,就会心动想要试一试。对方就会通过让你下载手机软件,或者发送一些链接,让你使用或者点开,上传一些个人信息。“其实这可能就是带有木马或者后门的链接,上传之后,病毒就把手机支付宝、通讯录、通话记录等都窃取了,也就对你了如指掌。完成这一步,他们就有恃无恐,不那么客气了。”

  小海还说,一些借贷平台经常玩文字游戏,借款时日利息、周利息、月利息没有明确,此外,没有仔细看借贷条款,容易被钻空子,称贷款人违约等让利息翻倍,当初借了4000元,一两个月之后利息就超过本金了。

  除此之外,针对女大学生还有其他策略。据几位知情大学生说,一些校园贷甚至是要求借款人提供一段对着镜头暴露身体的视频,以提升借贷额度。

  “他们不是直接让你拍,而是一步一步设陷阱的。”就读于我市某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曾同学告诉记者,他们首先是让借款人拍一张正常的正面照,对方觉得长得不错还会进一步诱骗说,大学生贷款没有抵押,你拍一段上半身的裸露视频过来,就能提升借款额度等,并且给需要借款的大学生发来一段参考视频,让当事人有一种错觉,觉得这是很常见的事情,以此来打消她们的顾虑。

  据了解,一旦上半身裸露的视频发过去之后,放贷平台就开始下一步的威胁利诱,有的会谎称视频不通过、资金紧张等各种理由,要求借款人再拍全身裸露的视频,甚至有一些更过分的,要求其通过视频直播提升额度。一些进退两难又缺钱的女大学生就会按照要求去做。在这之后,一些平台就会打款了,但是之前所说的利息0.3%,会从月利息变成了日利息;或者谈好的贷款8000元打过来只有5000元,其他算是手续费等各种费用。此外合同、协议有很多限制,比如不能提前还款等。这时,大学生往往成了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而记者查询一些案例了解到,一些不正规的校园贷平台就是黑色利益链条,牢牢套住、步步紧逼借款人,甚至组织安排无从还款的女大学生卖淫“肉偿”,以免除一些欠款,发展到这一步,往往导致借款人无助跳楼的惨剧发生。

  探讨:如何遏制校园贷“野蛮生长”?

  隐忧:大学生消费节节攀高 “透支”成为部分学生生活方式

  据了解,在大学生们提及的“正规平台”上,根据大学生的经济能力,他们最多提现额度在2000元。而一些“校园贷”平台的额度相对较高,借款额度高达万元。

  一位辅导员告诉记者,近段时间他们在进行全面摸底,仍然发现学生手机上有一些借贷的应用软件,学生们基本上可以不填资料,一般都有5000元的额度,线上审核通过即可。据她粗略估计,使用或者曾经使用借贷软件借款的学生至少应有2%。“学生们并不愿意和老师谈及这方面的事,我们并不能完全掌握。”这位辅导员说。

  在针对大学生们为何要贷款的调查中能发现,购物与创业成为贷款最重要的两个原因。“想要买个平板电脑之类的电子产品,或者一件漂亮衣服,不好意思和家里说,就想着通过贷款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几位大学生告诉记者,不少贷款的同学都是以为用自己日常的生活费能慢慢还完贷款。但是,一旦落入不正规的“校园贷”平台,就会陷入不可自拔的陷阱。

  探因:大学生对自我充分信任 却缺乏风险意识

  “学生之所以会使用校园贷,我觉得,第一个原因就是对自我‘充分信任’。”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辅导员廖亮分析说,学生离开家庭进入大学,会感觉自己能够掌控的东西突然变多了,这时候就会想要通过各种途径去证明自己的能力,不少同学就想通过兼职创业得到自己的第一桶金,有的就会通过校园贷去筹集创业本金。此外,进入大学之后,学生们接触的东西更加多元化,个人需求更为增多,在想购买某些物品但个人及家里经济条件无法满足的时候,校园贷成为大学生们消费资金的容易的来源。

  在走访中,不少学生表示,他们偶尔会使用分期付款的形式购买一些日常消费品,“用平时的生活费去慢慢弥补,应该没有多大问题。”还有一些“大胆”的学生因为旅游、购买贵重物品,或者做微商、创业等等会进行大大超出其能力范围的消费。但学生们并不了解贷款可能带来的风险,其还款情况将会纳入诚信档案和征信记录,对步入社会后参加公招考试、买房购车等都会产生影响。而老师们都反映,几位深陷校园贷的学生,都是消费意识比较超前,但是风险意识不够。

  “大学生消费观念相比以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超前消费、透支消费、无计划消费、大额消费等。”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社工教研室主任何乃柱博士分析说,变化的原因有许多,如互联网的便捷、民间贷款公司尤其是互联网贷款平台的凸显、新媒体传播无“围墙”、部分大学生攀比消费的心理等等。

  建议:家庭、学校、社会联动,遏制“校园贷”野蛮生长

  “出现了利用校园贷、网络借贷等‘透支’消费的生活方式的大学生不是大学生的主流。”何乃柱分析说,借贷或“透支”的背后可能是自卑的心理产生的炫富行为,或因创业动机产生的借贷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对互联网贷款尤其是校园贷、裸贷等陷阱的无知和对其风险的低估。这背后与家人、学校对其开展的安全法纪的教育有效性和频率有关。

  “关于校园贷问题,在政府层面,应该进一步加上管控。不仅是对金融机构的管控,也要从网络上进行管控。”廖亮表示,目前不少校园贷并不是和正规的金融机构签订贷款业务,而是通过网络平台线上进行的。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监控,及时封停不正规的网站平台。他希望,由于在校大学生仍然是学习为主,学费生活费等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父母,对于各借贷平台的广告推广,应该杜绝采用“大学生也可办理”等诱导在校学生办理相关业务。

  “此外,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财富观,让他们学会自控,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去支配生活费之类的费用。”廖亮说,可以适当鼓励学生通过正规兼职等勤工俭学的方式来缓解自己经济压力。

  何乃柱也补充说:“应引导大学生不盲目攀比炫富,不轻易贷款做创业启动资金,并要多角度多层面对贷款平台进行核实和甄别。”

  此外,两位老师还表示,针对当前校园贷蔓延渗透的情况,高校还应继续加强对当前学生“校园贷”情况的全面掌握,通过走访宿舍、谈心等方式,了解学生近期是否有购买贵重物品的想法,开展警惕互联网贷款、校园贷风险和陷阱的教育,同时开展树立正确消费观等相关内容的系统化、常态化的教育,多讲故事和教训,引导学生依法防范,依法维权。学校还要和家长积极保持联系,向他们积极宣传校园贷的案例和危害,通过学校、家庭、社会联动,达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