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百年铸辉煌 同心创“梧大”

   中国教育在线广东站    2016-12-12

  ——写在梧州学院迎来升本10周年、办学111周年和举办高等教育31周年之际

  梧州学院大力拓展国际合作办学,图为梧州学院党委书记唐耀华与英国普利茅斯艺术学院洽谈合作办学事宜。

  梧州学院大学生综合发展中心被列为首批广西高校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并于2016年成为广西高校首批国家级创客空间。

  2006年12月8日,梧州学院成立庆典大会隆重举行。

  梧州学院学生公益创业项目“萌狮行动”获2016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

  梧州学院与天坤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校企协同育人基地,图为校长杨奔(左)为基地授牌。

  梧州学院学生获2016年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一等奖。

  梧州学院综合教学大楼全景

  沧桑百年,从光绪年间的梧州师范初级讲习所初创、发展,到辗转流徙、三校合并再到本科院校的跨越发展,梧州学院以海纳百川的胸襟,以“团结拼搏,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承载着梧州330多万人民的光荣与梦想,砥砺前行、薪火相传,描绘出一幅异彩纷呈、生机勃勃的绚丽画卷。

  2016年12月10日,梧州学院迎来升本10周年、办学111周年、举办高等教育31周年的辉煌时刻。这一时刻,是梧州学院跨越发展的庆功时刻;这一时刻,也是梧州学院跨越发展再出发的新起点。

  1 办学历程篇:朝着特色鲜明的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方向奋勇前行

  回溯历史,追寻光华,在百年血与火的洗礼中成就了一代代学子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独立自强、坚韧顽强的精神与底蕴。

  鸳鸯江见证了历史,也向往着未来。

  1905年,时值清朝末年,梧州师范初级讲习所创办,是广西历史最悠久的师范学校之一。1956年,梧州市教师进修学校成立,对梧州市中小学教师进行学历后继续教育。

  1985年的春天,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延续了几代人大学梦想的“坚守”和“创造”,在梧州这个广西高等教育的发祥地孕育而生,开启了高等教育的办学历史。

  2003年的金秋十月,梧州市教育学院、梧州师范学校并入广西大学梧州分校,植入更久远的办学历史与师德文化,众志成城、垦荒拓地、百折不挠。在自治区、梧州市党委和政府及各级相关领导大力支持下,在广西大学梧州分校的基础上开始冲刺本科院校办学的光辉历程,奏响了“举全市之力,申办梧州学院”的最强音。

  2006年,“申本”成功!梧州城为之欢呼雀跃!全校师生欢欣鼓舞、奔走相告!梧州学院——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巍然屹立在广西的东大门,从此翻开了梧州高等教育史上崭新而又辉煌的篇章。

  一批批的大师学者,在这里执鞭杏坛,弘文励教,是他们为文理学科开创了学术深厚的传统,是他们为后辈学子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他们为梧州学院铸就了“明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精神和“厚道、豁达、实干、细致”的校风。

  如今的梧州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实现了从专科办学向本科办学,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两个根本性转变,正在朝着特色鲜明的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方向奋勇前行。

  2 人才培养篇:实基础、适口径、重能力、能创新,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梧州学院以“实基础、适口径、重能力、能创新”为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养、扎实专业基础、合理知识结构、适应地方需要、富有实干精神和较强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

  梧州学院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实践工作起步较早,大学生综合发展中心成立于2010年,是广西第一批高校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也是区内第一个大学生微型企业孵化园。2015年,政校企联盟成立,把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引入校内,相继设立了梧州学院创业青年俱乐部、政校企联盟办公室等机构,每年举办创业文化节、大学生微型企业发展论坛等活动。

  截至今年8月,学校大学生综合发展中心已引进政校企合作项目20多个,驻校企业6家,引进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500多个,有110多个获得工商营业执照,直接参与的学生突破一万人次。

  今年9月29日,梧州学院众创空间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众创空间。这是广西高校首批通过国家审核的众创空间之一。为进一步推动创业创新教育上新台阶,该校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并拟定了《梧州学院众创空间建设规划方案》,对学校未来5年的创新创业工作作了总体部署。将在大学生综合发展中心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建设“梧州学院众创空间”。校长杨奔说:“建设梧州学院的众创空间,使它成为实现工程实践教育、创业知识教育、创业创新思想集聚、项目对接、创新创业孵化、成果展示的基地,成为大学生真正实现创新创业梦想的一个平台。”

  学校以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为抓手,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学生在全国、全区各项专业技能和学术科技竞赛中获得各类奖项600多项。先后斩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中译杯2010年全国口译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二等奖、广西第三届“外研杯”高校大学生英语戏剧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团队特等奖。

  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党建工作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等中央、自治区领导的肯定,刘云山勉励大学生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

  梧州学院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育人环境,创建安全、文明、和谐校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精心打造艺术、体育活动品牌。大学生艺术团在各级各类重大文艺比赛中屡创佳绩,获得20多个全国、全区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奖项,其中舞蹈《守望》《打蓝靛》分别获得全国第三届、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和优秀创作奖。11月19日,该校公益创业项目“萌狮行动”,获得2016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公益创业赛银奖;“广西梧州博策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项目获创业实践挑战赛全国铜奖。

  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活动、蓬勃发展的校园体育,营造出奋发向上的校园氛围。海外交换生的留学项目也让越来越多的梧州学院学子在校期间有跨国跨校的学习经历。学历生、进修生、交换生构成了校园多元文化的别样风景。

  万千学子呈现出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景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地区和领域不断拓展,使学校的社会认可度不断提升,招生就业形势喜人。

  3 科学研究篇: 努力提高科研水平,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城市孕育大学,大学滋养城市。梧州学院始终围绕学科前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突出重点学科,加强特色学科,发展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强调多学科协调发展,努力提高科研水平,不断提升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梧州学院先后承担完成了《培育“西江经济带”促进广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广西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赶超的对策研究》等多项自治区和梧州市党委、政府重大招标项目,以及自治区科技厅下达的软科学研究项目。

  在宝石加工机械的项目研发中,学校申报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国家发明专利15项,已获授权6项;编撰的教材《宝石琢型设计及加工设备》被列为21世纪高等教育珠宝首饰类专业规划教材,助推了宝石加工机械的提质升级。

  学校开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梧州市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与不同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以及自治区卫生厅管理系统之间的无缝对接,提升了政府部门对农村参合基金的实时监控,保障了农合基金的安全。

  学校开发的“长洲枢纽船闸调度系统”投入运行,进一步加强了西江流域的船闸管理,为积极应对长洲船闸船舶滞航等突发事件、缓解“长洲之堵”提供有力支持,仅减少物流成本一项,每年就可为企业节约资金10亿元。

  开发的全景成像处理系统已远销欧美国家2万多套。

  学校开发的“扶贫工作辅助系统”,将扶贫大数据平台,扶贫开发融资平台,扶贫开发资金项目整合管理平台,乡镇、贫困村扶贫脱贫落实平台以及社会扶贫对接平台等“五个平台”融合其中,让县乡两级政府各部门共享贫困户和扶贫信息,全方位、全过程监管帮扶情况和帮扶成效,实现了“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

  4 展望篇:基本形成文、理、工、管、法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学科布局,社会声誉良好,目标是升格为梧州大学

  斗转星移,岁月更迭,梧州学院在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中,积极进取、顺势而为,学校各方面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梧州学院设立有9个二级学院和教学部门;设置有40个本科专业、29个高职高专专业,涵盖了9个学科门类,基本形成了文、理、工、管、法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学科布局。

  梧州学院社会声誉良好。连续9年被评为广西高等学校安全文明校园,连续7年被评为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连续2年被评为全区高校“三对创新行动计划”先进集体、全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先进集体、自治区文明单位等,共获得20多个自治区级以上荣誉称号。

  梧州学院第二次党代会提出了“梧大梦”的宏伟构想;梧州市委、市政府和学校联合发文,决定以梧州学院为基础筹建梧州大学;“支持梧州学院升格为梧州大学”已经写入梧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梧州市“十三五”规划中。

  盛景当前,如霞如虹。“梧大梦”对于梧州学院来说,是站在历史新起点跨越发展的崭新路径。梧州学院人正以追求卓越的智慧和勇气,在传承和创新中阔步前行。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招聘信息 | 京ICP证140769号 |京ICP备12045350号|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赛尔互联(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ERNET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cernet.com